关于奇怪之物的编目

伊利诺伊州的图书馆员Nanette Donohue一个多月前(虽然我目前能上推,但是速度实在比较可怕,所以没找到具体的时间)在她的Twitter上向编目员提出一个问题:你生平编过最奇怪的东西是什么?大概一个月之前,她发表了一个ppt,题目叫做Cataloging the Weird Stuff

编目员的回答真是无所不有(p. 4-11),作者收到的回答包括教学道具、骨骼标本、potholder(隔热手套?)、针、前苏联的丛书、door check ticket(自动开门机的票?)、蛋糕盘、钓鱼竿。

作者在这个ppt里面介绍了视频游戏(p. 14-40)、playaways(数字语音书,p.41-48)、流媒体(p.49-58)和教学道具(p. 59-66)四种资源的编目方法,当然都是用AACR2+MARC 21的方式。最后她还介绍了为不常见的材料进行编目时可能用到的一些资源。很好很全面,推荐有相关需求的图书馆员备用。

世界最大的在线图书馆馆藏查找资源Rose Grainger的鞋印第安标志的衣服或者悉尼奥运会领奖套装。当然显然还有很多,多半应该都是来自于图书馆或者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参见:

AACR21的GMD列表(此列表用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PDF]

新闻两则

1、豆瓣读书即将推出“购书单”功能

http://www.showeb20.com/?p=2439

看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图书馆去哪了?豆瓣完全可以做LibraryThing或者Worldcat这样的网站,如果有足够多的图书馆能够和他展开这样的合作。对于读者来说,去图书馆看书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即便不是比买书更好。

2、MARC21 Update No. 10

Catalogablog报道,MARC21 Update No. 10 (October 2009)已经出现在MARC21网站上了。这次更新主要都是针对RDA进行的。

格式的变化不会立刻实施,根据MARBI的政策,任何更新都会在通知60天之后开始实施(2010.1.13)。

写在论文边上(一):几种“边缘”的MARC格式

“边缘”是我想到下面要介绍的几种机读格式的第一反应,但是我深知这个词很不好甚至于可能是不对的,可是我暂时也想不到更好的说法。Kokabi Mortaza曾经在1990年代中期写过连续四篇介绍MARC历史的论文(对于我来说这当然是一个“经典”的文本),在论文里她(我不太确定是男生还是女生)用了“MARC-like”这个词,不过翻译成中文也是怪怪的。

问题在于,什么是MARC格式?当然所有人都知道MARC就是MAchine-Readable Catalog的缩写,而且MARC格式符合ISO2709的标准(这个标准规定的是格式的数据结构),比如Wikipedia上面就是这么说的。可是,显然任何一个概念都存在边缘地带,下面要介绍的三种格式:MAB、CCF和Mekof-2都遵循ISO2709,为什么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MARC格式”?我必须承认,我不太懂。

[只是我个人的猜想,对于某一种MARC格式来说,更重要的是它从哪来的,而不是它遵循何种规范。至少上述三种格式都并非来自于其他已有的MARC格式——比如LC/USMARC、BNB/UKMARC或者UNIMARC。]

总之,作为一种习惯性的看法,这三种格式确实不在“MARC俱乐部”之列。接下来就是对这三种格式的简单介绍。

————————

这三种格式在图书馆领域里名气最大的可能就是德国曾经的机读书目格式MAB了,MAB是Maschinelles Austauschformat für Bibliotheken的缩写,直译过来也就是“图书馆自动化交换格式”。MAB 1格式是1960年代晚期开始开发的(作为背景:1968年,英美两国开发出了各自的MARC II格式),1972年正式出版。作为书目格式的后进国家,遵循之前的惯例是最简单的做法,但对于德国来说,遵循英美的格式存在很大的问题。最大的障碍来自于编目规则的差别(著名的“两种编目体系”)——德国当时使用的是Regeln
fur die alphabetische Katalogisierung(RAK,著录规则)和Regeln fur den Schlagwortkatalog(RSWK,主题编目规则);另一个问题是MARC II中缺乏等级的数据结构(UK MARC II比LC MARC II有更好的对等级的表达,但是仍然不够?);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德国不满意MARC II中子字段的设置。

实际推行的MAB I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就是严重依赖于编目规则;其次是可以识别出不同种类的数据(比如说多卷册图书和其中的某一卷,并且使用连接技术——文献普遍认为MAB的这一特点是后来UNIMARC的前驱);再者就是这个格式以字段为基础,几乎不使用子字段。这个格式遵循的是德国的DIN1506规范,后者又遵循ISO2709规范(但存在一些差别)。1977年德国开始用这种格式交换数据磁带。

在1992年(?),MAB 1发展成为MAB 2。根据德国国家图书馆网站(2009年3月更新),MAB 2包含书目数据、个人名称、团体机构名称、主题词和本地数据(相当于MARC21的社区格式?)等五种格式,并且计划开发地址和图书馆数据(address and library data)以及分类和记数数据(classification and notation data)两种格式。

当然关于这种格式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德奥两国从2001年开始就在讨论放弃MAB格式,转而使用MARC 21,并在2004年正式作出决定。关于这件事可以参见精灵老师的博文以及德国国家图书馆的专题页面,内容都很丰富(连同放弃使用之前的编目规则,转而使用AACR2——09.11.14更新,Catalogablog报道,MARC21书目、规范、馆藏三种格式已经翻译成德文)。

————————

第二种要介绍的格式是东欧的经互会(COMECON)参与国开发的一种格式:MEKOFMEzdunarodnyj
KOmmunikadvnyj Format),直译为“国际交换格式”。具体而言,它是由位于莫斯科的国际科学技术信息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ICSTI)开发的。这个格式有两个版本,MEKOF-1和-2,前者遵循ICSTI和ISO2709相似的一种规范。后者采用一种比ISO2709更加复杂的结构(比如更复杂的等级结构),人们普遍认为后一种格式开发得更加完善。

这种格式在俄罗斯一直使用到1990年代。(1995年,俄罗斯开始基于UNIMARC开发新的格式。)

————————

CCF(Common Communication Format)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的。设计这个格式主要不是面向图书馆社区的需求,它主要是为了解决second services(又是一个我不太明白的词)的目录需求。1978年UNESCO成立了特别小组来开发一种“通用交换数据”,小组包含了众多相关的国际组织的成员,比如IFLA、前面提到的MEKOF和ISO等等。小组决定,新的格式应当兼容当时流行的各种格式,并且应该遵照ISO2709标准。设计CCF主要参考了当时的下述六种格式:

— the Reference Manual [Martin, 1974;
Simmons & Hopkinson, 1992],
— UNIMARC [IFLA, 1987],
— ISDS Manual [ISDS, 1983],
— MEKOF-2 [ICSTI, 1979],
— ASIDIC/EUSIDIC/ICSU-AB/NFAIS Interchange Specifications [ASIDIC,
1978], and
— the USSR-US Common Communication Format [USSR, 1978].

根据这六种格式化约出CCF包含的最小的数据元素。CCF和UNIMARC有些相似,它并不是作为某种具体的格式出现的,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书目数据。作为一种交换格式,它的最大的特点表现为数据元素很简单,而且兼顾各种书目格式的数据结构。

这个格式最终在1984年出版。1988年出版第二版。1992年,CCF格式析为书目信息(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和事实信息(factual information)两部分出版。

RDA的战斗:路在何方?

The FRBR Blog报道了哥伦比亚大学Rick Block关于RDA的一个最新的报告(2009.11.04):The Battle of RDA: Victors or Victims(RDA的战斗:胜利者还是受难者?)。William Denton提及这和他今年早些时候的另一个报告很相似,基本上只多了一些最新内容的更新。

不过这个pdf很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前编目界对于RDA的各种意见以及最新的动态。以下是一些内容的摘抄:

#37-38:对于RDA测试的反应:两极的争论(太极端:不够极端——两边都没法互相说服);评论主要是通过邮件讨论组和博客进行的;当前的工作困难之处在于:既要顾全之前的编目数据,又要做出框架的改变(对于我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48以下介绍了RDA草案评论过程出提出的一些意见,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面的比如说采用FRBR这个模型、比如说对于实体之间的关系的重视、比如说支持RDA的国际化(RDA的特点之一是用很简单的英文写成的——不过在#52,作者认为情况显然不是这样)、再比如说和DCMI这样的机构合作等等。

但是另一方面,作者也提到了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恶评:最显著的一个就是RDA虽然有一个先进的框架,但是没能摆脱传统中的一些条条框框,而且仍然是十分繁琐;而且RDA草案的PDF文件做的一团糟(看这个文件对于我是一个很大的折磨——文件巨大无比,而且很多地方都要前后对照的看,很麻烦……所以我现在还没怎么看);还有比如说RDA在某些特定类型的文献上做得不够好(作者提到了测绘资料、档案和动态图像)。

作者在#53上提到,2008年,Heidi Hoerman曾经预测RDA会无声的死亡,在2010年将会出版AACR2R的最新修订版。不过目前看来这样的机会应该不是很大就是了。

#57以下提到了MARC格式。当然MARC格式在目前看来无限糟糕,但是RDA/MARC Working Group正在修订MARC格式,而且实际上MARC格式也不是RDA的唯一的格式。——现在看起来说LC在2010年不再更新MARC的传言很有可能是真的。

#62:影响MARC未来的几个因素:

 

The broader digital information landscape
Technologies
Cataloging practices
The diminishing market share of:
Libraries in the information marketplace
Library catalogs as a resource discovery tool

 

MARC是一种丰富而且复杂的格式(反对实行RDA的一个理由就是,简化编目规则,RDA会降低数据的质量),这之间的界限很难划定。

#64-66:作者的几个观点:尽管MARC之死的说法被夸大了,但MARC确实阻碍了我们的前进(比如说和外界分享数据)。作者认为较之于MARC,其实是数据正在杀死我们。而且我们应该停止追求完美的数据。

在#72,作者给出了一张打着问号的最新时间表,RDA将在2010年1月出版?[09-12-21 update:RDA现在已经正式推迟到2010年6月出版],为期6个月的RDA测试将在RDA出版之后进行。测试之后还会有6个月的评估时间,所以如果三家美国图书馆决定推行,时间将会在何时?(比之前说的要晚——虽然跳票本来也是可以预期的)

在#78作者提到了几个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事情,我觉得对于当下的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

 

Get familiar with FRBR and RDA terminology(熟悉FRBR和RDA术语)
Explore the RDA website and other resources—official and unofficial(关注RDA的网站和其他资源)
Watch discussion lists and blogs for discussions and updates(关注讨论列表和博客)
Ask questions, talk with colleagues, participate in the online discussions(提问、交流并且参与网络的讨论)
Keep an open mind(保持开放心态)
Be prepared for change, even if RDA dies(准备好改变,即便RDA会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