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Coyle论FRSAD

原文地址:http://kcoyle.blogspot.com/2009/08/frsad.html
作者:Karen Coyle

译者:Nalsi

————

Jenn Riley关于FRSAD的帖子提醒我我还没读过这份文件。Jenn对于这个模型有一些让人感兴趣的关注,我读完之后也做如是想。

FRSAD最让我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它似乎认为规范文档应该命名事物,我的意思是,规范文档应当为人类读者命名事物。FRSAD的介绍这样说:

规范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表现一个值(人名、地名或者主题术语)的一致性,我们把这些元素用作信息检索中的检索点。

接下来给出的例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名称在出版物中有很多种不同的写法,但是LCSH的一条标目把这些写法都集合到一起。

我认为规范控制的目的在于解决概念或者事物的单一表现的问题。但是,这种表现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选择一种首要的显示方式来表现某个实体,但是你的元数据因此就有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只要现实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也就出现了一个不同的实体。在实践中,显示形式本身并不是一个持久的标识符。使用显示形式也让你的数据难以跨越语言和情境的障碍实现分享。在概念上,“World War II”和“Seconde Guerre mondiale”是一回事,但如果你用这两个名称来标识主题,它们简直就成了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如果这个主题有一个真正的标识符,一个独立于优先显示形式的标识符,我们就能够轻易地把它们聚集到一起了。

我有点奇怪,FRSAD委员会里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在这项计划中引入标识符这个概念。因为这件事这么明显。每一个主题的实体一定要有一个标识符。这个标识符永远都是一样的,不管你选择怎样的显示形式。选择某种显示同样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用户功能,不管你选择英文还是西班牙文,为了成年人还是儿童,用翻译的形式还是原文的形式,你都不会改变这个实体本身。

如果没有标识符,我们就没有办法把这个实体表现为元数据。作品和主题(Thema,是FRSAD对于主题的说法)如果没有机器可读的身份让它们成为现实,它们就根本没法在元数据里存在。这是语义网的基本规则,这也是一直以来用机器可读的方式使用元数据的事实。我们图书馆人费尽力气创造系统和程序,想要控制带有不同用户显示形式的标识符,这种方法不但令人沮丧,而且根本就是缘木求鱼。我们需要把FRSAD变为:

显示形式灵活多样,但是和指明元数据是关于什么的没有关系。显示形式是为了人类的,标识符是为了机器的。标识符也是中性的语言,有助于跨越语言和社区分享数据。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

My note:我也还没读过FRSAD,不过印象里FRAD的实体里是有标识符,为什么FRSAD反而没有?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