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参会记·编目会第一天下午

编目会第一天下午分成两部分,上半场是四个特邀专家的报告,然后是四个专题报告。内容上来看,都是编目界的一些最新动向。

首先是精灵师的报告:信息组织领域国际研究动态。又是一个有很强“精灵风”的报告。

她的报告分成了三部分:IFLA的新标准与文件、当前与未来的书目标准、书目数据的挖掘与展示。因为时间的原因,她主要介绍了后两部分。当然在第一部分要特别介绍国图中文采编近年来在顾主任的领导下展开的一系列的翻译工作,本人也有幸正在参加和将要参加其中的一点点工作。

在第二部分,她重点介绍了Diane Hillman的一张著名的(pp. 16),尤其是其中各种新的标准:RDA、RDA vocab、FR家族、SKOS、XML。虽然其中很多都是在她博客上介绍过的,但是回头看来,这些内容历久弥新。很有收获。

接下来是国图的卜书庆老师:网络环境下中图法第五版及其展望。她先是简单介绍了网络环境下知识组织系统的一些最新进展,然后介绍了在这种环境下中图法的一些应对之策。有两个比较重要的事情,第一就是A大类可能会变成可选的部分;第二就是中图法将会推出各种版本,尤其是“搜索引擎版”。根据后来她的介绍,这一“版本”将会用于对网络内容的分类,对中图法的某些部分作出较大的增加或删减。这个构想很有趣,但是实践起来的效果尚待观察。

然后是司莉老师的知识组织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她全面的为我们进行了一次知识组织体系的科普,而且如宋文老师的事后评价,她就像是对大学生的讲座,循循善诱。因此白目如我等受益良多。除了知识体系的学习之外,另一个收获就是知道了很多之前没听说过的知识组织体系领域的网络应用。最后,她提出了知识组织领域的五个发展趋势,摘录于此(包含她列举的一些应用):

 

  • 网络化:
  1. 互操作:Renardus(有墙)
  2. 可视化:
  • 概念图、思维导图:
  1. dallas library location (G map);(一个中国的例子可以参见前一段北图社博客上提到的北京的图书馆地图
  2. 可视化的OPAC: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就是Aquabrowser
  • 用户参与:U of ohio主题指南(?);厦大编目部wiki;mashup
  • 知识标引的发展方向:
  • 知识元(知识的最小组织单元):cnki的网络图示

 

这一部分的最后一个报告是宋文老师的信息组织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图书馆信息组织业务生存与发展大趋势。也是一个很精彩的报告。

她首先介绍了一些影响知识组织发展的背景。这一部分有太多人有所论述,所以并非重点。

然后,她介绍了最近的一些国际编目的热点。她特别介绍了LC的书目控制未来报告,这个报告中体现的一个趋势就是(这件事也在本次会议上被反复提及):编目界对不同元数据之间的相互链接和互操作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他们对规则统一的重视程度。(在最后一天的报告和讨论中,两位老师都特别提到了VIAF来证明这一点。)另外一个发展方向就是语义网,随着语义网的理论体系已经愈发成熟(图),她认为图书馆未来的任务可能更多集中在稀有文献的内容建设,以及通过自身的知识组织工具参与语义网的建设中。(知识组织体系和内容建设也是这次会议上被很多人看好的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这方面本人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了,汗颜啊)。报告人也提到了用户发布的内容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后报告人进入这个报告的主题:信息组织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她从以下四个方面归纳了她的内容,是一个很棒的问题归纳(本人并没有把所有的小问题记下来):

印本图书、期刊……:

 

  • 多格式、多类型、多载体的信息资源集成组织
  • 商业资源和开放资源的集成组织
  • 物理馆藏和虚拟馆藏资源
  • 分类著录:
  • 以知识组织系统为基础
  • 揭示资源的内在特征和关联关系
  • 采编分离向面向资源的组织,采编一体化发展:
  • 使用分类编目工具——建立信息组织工具、知识组织系统

 

编目方法:

 

  • RDA or ISBD (这个报告让我想起,虽然前一段和一些同学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我还是觉得当前RDA和ISBD的关系很有趣。ISBD有未来么?)
  • MARC or metadata
  • 各种知识组织系统的应用

 

工作模式:

 

  • 外包?(这个问题成为第二天会议,尤其是讨论部分的热点)
  • 利用来自各处的数据?

 

联编为基础的合作模式如何改革?(以合作为主转向以分工为主?)

业务素质:

 

  • 分类编目——信息系统的建设者
  • 内容的组织和揭示

 

 

最后,她介绍了国科图的一些基本状况,以及在相关领域的一些工作。尤其是他们在做的主题知识环境(subject knowledge environment, SKE),它面向用户整体研究过程,提供用户所需的综合科技信息。一个例子就是西南生物多样性知识环境

会议的下半场是四个主题讲座,原定的议题是ICP、FRAD、FRSAD以及Aleph系统。后来因为前面拖得太久,FRSAD改在了第二天进行。

首先是艾利贝斯公司介绍他们的系统(主要是联编系统)。广告,而且和联编会的内容多少重叠,所以略过不谈。

然后是王绍平老师(第二天讨论我坐他旁边,紧张得要死)介绍并不算新的ICP。他认为这个题目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关注编目原则对于编目规则的指导意义,二是以这个原则关注中国编目规则未来的修订。(顾老师在闭幕式上对这个问题有过一些有趣的论述)

他在一开始谈到了ICP、FRBR和RDA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前两者(ICP作为编目原则,FRBR作为书目模型)共同影响了RDA(编目规则)。然后他比较了ICP和巴黎原则以及RDA。最后他谈到了ICP对于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影响,他认为中国编目规则的未来修订有以下两个方向:

 

  • 关于原则对规则的指导作用
  • 从标准化到用户至上:重归Charles Cutter的观念

 

下面是王璐同学介绍FRAD,议程进行到这里基本上已经拖了1个小时,会场上“最小牌”的她不断的赶时间。因此这一部分不再赘述。不过我对她组织翻译FRAD这件事一向是崇拜的五体投地。在这里再次表达一下敬佩之情。

以上就是第二天的内容。

————

关于编目会第一天的议程,参见顾主任的博文:第二届全国文献编目研讨会在南京进行。另参见编目精灵:第二届全国编目工作研讨会·第二天

感谢索晶同学的告知,编目会的部分ppt已经在联编中心的网站上提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