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码使用实例一则:杨百翰大学哈罗德·李图书馆

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BYU)的哈罗德·李图书馆(Harold B. Lee Library, HBLL)推行了两个QR的项目:音频的导航以及使用QR码让读者预定团体学习室。比较可贵的是,它们积极的分享了推行项目的细节,以及之后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对这个技术感兴趣的人们关注。

————————————

Michael Whitchurch: QR code andthe library: the library audio tour

http://www.ala.org/ala/mgrps/divs/acrl/events/national/2011/papers/qr_codes.pdf

本篇文章介绍了音频导航项目的具体操作以及之后的效果。

项目背景:学校要求一年级生必须完成对图书馆的orientation,以便了解图书馆。在HBLL这是通过音频资料来完成的。图书馆决定,为了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技术需求,使用QR码让有智能手机的学生更方面的获取音频文件。

方法:两个步骤

  • 第一个阶段则被称为“alpha测试”,进行初步的试错,以便发现最明显的错误。2010年8月,邀请了使用智能手机的图书馆的学生雇员(最后是5个人)参加focus group。他们亲自完成了这个过程,然后一起讨论这个服务的技术细节。
  • 第二阶段则在2010年的秋季学期进行(“beta测试”),面向报名参加图书馆orientation课程的学生。具体的过程中同时使用了各种方式:MP3、QR码和虚拟导航。图书馆通过奖励成绩的方法鼓励学生写下参加这个过程(无论选用的是哪种方法)的体验。图书馆还使用Ominiture服务来检测QR码的使用情况。

结论:

  • alpha测试:绝大多数意见都是积极的,学生助理提到了QR码比起MP3更酷、整体的流程更加灵活(比如不用归还MP3设备)、而且如果更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机,这个服务会更流行。但也有不足,比如wifi不能全面覆盖图书馆、应该让QR码导向信息页面而不是直接导向音频文件、有人认为QR码没用、在整个流程中有太多的信息
  • beta测试:在此之前已经根据第一次测试的意见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在实际测试之后得到了总体平衡的评价。wifi的问题被再一次提出——没有覆盖图书馆的全部地方。统计数据表明QR码使用的并不算多(但是有一些学生是团队完成这个过程的),所有QR码使用的次数在0次-16次之间。

教训:

  • 增加图书馆使用者对于QR码的认知度——创建了专门的QR码指导页面。在未来希望和学校的“一年级体验项目”合作,推广这种技术,和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
  • 希望在未来用Wordpress创建一个新的QR码信息页
  • QR码本身也需要更加可见并且有吸引力——彩色、并且可能在更有吸引力的情境下使用,比如游戏(增强现实)
  • 尽管不那么成功,但是不花钱的,所以可以作为一种方式继续提供
  • 阻碍之一是硬件的障碍,期待移动设备的发展和普及

作者最后认为,BYU的推行虽然没有很成功,但也不是失败,学到了经验和教训——QR码的未来可能会用在其他更有效的服务中。

————————————

Michael Whitchurch: QR Codes and Library Engagement

http://www.asis.org/Bulletin/Oct-11/OctNov11_Whitchurch.pdf

现象:学生越来越多的使用图书馆的虚拟馆藏,但是和实体图书馆的关系减弱了。——BYU和其他图书馆一样,设立了学习共享空间。同时图书馆也希望增强学生与信息之间的互动,QR码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统计访问次数的方法:使用Ominiture服务,用两个代码,一个追踪HTML页面,另一个被导向MP3文件

除了audio tour以外,还使用QR码来预约图书馆47个小组学习室。学生可以使用在线系统和移动网站进行预约,但是如果学生在馆,使用后者是比较方便的。使用了专门美化的QR码。网页可以显示一个学习室是不是被预约了,或者提供预约其他时间或者其他图书馆的选择。每个QR码都导向一个单独学习室的页面。

BYU的学生中有14%拥有智能手机(2010年发表的报告),所以作者认为现在推行QR码的项目其实是有些超前的——他更看好目前这种技术的发展趋势。

培养用户认知度的问题是除了硬件之外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图书馆网站上关于QR码的页面提供了各种信息。

结论:需要考虑的因素:

  • 如何给用户增值;
  • 美化QR码;用户教育;
  • 当QR码项目越来越持久,从暂时的标志转向永久的标志;
  • 试验不同的用法,并且保持创造性,这些都需要对使用情况进行追踪

————————————

Power to the Patron Q&A: BYU’s Michael Whitchurch on Mobile Trends in Libraries

http://www.thedigitalshift.com/2011/11/mobile/power-to-the-patron-qa-byus-michael-whitchurch-on-mobile-trends-in-libraries/

预约学习室的功能比audio tour的功能使用的要多很多。差别可能取决于QR码的可见度,以及它被需求的程度。

QR码使用报告两则

8月12日,ComScore公司发布报告称:在2011年6月,美国有1400万移动用户(占美国移动用户总人数的6.2%)在移动设备上扫描了QR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这些使用者的人口学分析中,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人占36%。而在年龄上,25-34岁的群体最多,占所有人数的36.8%。而男性占所有QR码使用者的超过60%。这些数据(尤其是收入的分析)似乎表明QR码(虽然它至少在理论上受到了各种其他技术的冲击,比如最近出现的Social SnapTags)已经成为在移动时代进行营销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这份报告还调查了QR码的来源,有将近一半的QR码来自印刷的报刊杂志,其他重要的来源包括:产品包装、网站或者电脑以及海报或者售货亭。另外从使用者所在的地点来看,有58%的用户在家扫描了QR码,另外分别有39.4%和24.5%的用户是在零售商店和杂货店使用了QR码,不过只有大概20%的用户在工作场所扫描了QR码(至少在这份报告中,考虑到在工作场所,人们只能从网络上获取QR码,这个数字似乎也还能说得通)。这些数据也能为我们提供应该在何处进行营销、以及如何进行营销的一般性洞见。

——————分割线——————

Mobio Identity Systems公司也在最近(?)发布了一份报告(pdf文件,9页),统计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北美QR码使用的基本情况。一些结论如下(红色的为与第一份报告结论不尽相同的内容):

  • 在2010年下半年,QR码的使用量增长了12倍。
  • 使用者以35-44岁的人群为最多。
  • 女性使用者占所有使用者的64%。
  • 62%的使用者重复扫描一个条码,但其中绝大多数人(52%)扫描2-5次。
  • 87%的条码导向商家信息,但是支付用的条码(移动支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 社会化媒体上的条码扫描占所有条码扫描的62%。(似乎并没有考虑传统媒体上的QR码?)

Via: TNW Insider: Mobio reports QR code use has exploded by 1200 percent

 

【翻译】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的数据对图书馆意味着什么?

原文链接:http://www.alatechsource.org/blog/2011/08/what-smartphone-internet-usage-means-for-libraries.html

作者:Michelle Boule

译者:Nalsi

 

电子书在过去几个月已经成为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这是大有原因的。因为看起来,每天都会出现新的事情,让我们要么欢悦要么悲叹。自然,除了这些已然发生的对话和事件,还有另一件事尚待发生。

普氏调查(Pews Research Center)的互联网和美国生活项目在上个月发表一份报告,涉及了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我们早就知道智能手机的使用者数量剧增,在少数族群中的使用尤多。而这份报告确认了这些趋势。

这个调查表明,35%的美国成年人拥有智能手机,其中在非洲裔美国人和拉丁裔美国人中的比例是44%。在智能手机拥有者中,68%的人说他们每天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而87%的人使用手机查收电子邮件。我自己在一年前也购买了一部智能手机——Droid 2,我还购买了不限流量的包月。我不得不说,我再也不希望回到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了。我能够随时查收电子邮件,这完全归功于我的手机。非白种人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确实增加了,而另一方面,如同我们早就知道的,19-29岁的用户群也大量的使用智能手机,94%的人使用他们的手机上网。

上述数字确认了我们正在经历的趋势,但是这份报告还揭示了另一个趋势,这个趋势对于图书馆向部分人群提供服务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手机便是他们的互联网接入。

即便对于有智能手机,并且把智能手机当做最主要的上网工具的人来说,拥有电脑(台式机或者笔记本)也是非常普遍的。实际上,这些人中有84%的人购买了电脑。与此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却没有宽带连接,其中只有68%的用户家里连接了宽带。这比起全国平均的宽带接入率(61%)只高了一点点,而且这也意味着有32%的“移动电话优先”的互联网用户在家里没办法使用高速的互联网——尽管他们可以在别的地方使用互联网。

对于图书馆来说,这些发现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意义。

首先,我们必须保证我们的网站是针对移动设备进行优化的。网站上的菜单、搜索和浏览在智能手机上都必须易用。我们已经知道许多人只能通过在线的方式看到我们,现在我们知道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通过手机来做这件事的。如果你能够针对主要平台提供个性化的app,这样就更好了。

其次,我们能够使用这个数据,帮助社区和各州领袖理解,对许多人而言,我们是唯一的高速互联网的接入点。这又是一件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因为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图书馆中使用电脑。现在,一些研究支持了我们过去几年间到馆数据所揭示的事情。而且,最有可能使用手机上网的三个组群是30岁以下的群体、非白种人或者是低收入群体。低收入的群体尤其需要图书馆所提供的网络支持。

我认为图书馆已经关注了智能手机使用者一些很有趣的方面,比如QR码,但是我们一些用户的需求要基本得多。我并不是说我们要停止做这些和技术有关的有趣的事情,我们应当追求有趣。但是做这些有趣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也要致力于基本的技术支持。我们一些读者需要能够通过手机来访问我们,或者需要走进我们的大门使用我们的高速网络。或许,当他们亲自或者在线访问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够给他们展示一些我们做的很奇妙的东西。

上述报告中的发现对于我们图书馆领导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提供了坚实的数字,我们能够让社区领袖看这些数字,让我们的预算、开馆时间和人员编制免受威胁。我们应当从任何有效的角度进行我们的陈述。图书馆不仅仅是书。我们提供信息,而能够获取信息的社区会是一个更好的社区。

图书馆如何使用QR码

 

今天在G Reader上看到了Rapid Communication博客上的一篇文章:Using QR code in the library.【有墙,各位可以使用G Reader搜索】里面谈到了图书馆使用QR码的几个注意事项:

使用QR码:

 

  • 在海报和投影中使用,把用户导向“移动版”的网站
  • 在海报、投影和你的名片中分享你的联系信息(方便对方的操作)
  • 在展柜上使用,用于连接展品的补充信息

 

不使用QR码:

 

  • 不要在电子邮件的签名中嵌入带有你个人信息的QR码(因为对方可以很方便的直接粘贴这个信息)
  • 不要使用QR码分享内容丰富的“完全版”的网站

 

————

总而言之,使用QR码要记住使用对象一定在用智能手机,因此和QR码的一切内容都是以这个条件为前提的。比如它链接的内容要尽可能简单,而且对智能手机友好;而且在对方使用电脑的情况下,QR码就基本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基本觉得,这个前提也让QR码在当前国内大多数图书馆都还是缺乏实用性的一项技术)

————

前几天去Library Success Wiki上看了一眼,它上面QR码的页面比起我之前做ppt的时候丰富了很多,需要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