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10:民间/公益/农村图书馆的实践

写在前面的:

关于IG小组

关于IG2.10活动

正如在书社会上碎碎念的,我觉得这次活动是IG小组成立以来最成功的几次活动之一。原因是:1、我的预期明确(了解这一领域的生态环境),并且这个预期基本得到了满足;2、报告人都很靠谱,而且涵盖了这一领域内处于生态链不同位置上的机构,而且各个机构的成功度、专业程度不同,所以它们各自不同的经验和教训让这次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

另外,我不想纠结于概念,所以题目里面给出了三个可能的名称。

————

这次活动的主要报告人有5位:

  • 一公斤捐书网(不同于多背一公斤,尽管二者有关联)的志愿者范老师
  • 立人图书馆寇爱哲同学(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Philoco)
  • 在草场地艺术区独立经营一家公益教育机构的毛菊同学
  • 捐书助学网的志愿者钟睿同学
  • 北大的博士生曹同学

其中前四位都是从业者,从实践的角度介绍了他们的活动。而最后一位同学则一直关注这一领域的工作,从比较专业的角度概括了这一领域的一些发展和问题。另外,书社会上的一位神秘人士IT小兵老师也来参加了这次活动(并且带来了一个很有趣的项目的信息)。

————

报告部分要点如下(如有记录上的错误烦劳各位指正;另外,我也相信,其中的一些观点只代表报告者本人,而非机构的立场):

 

一公斤捐书网:

  • 5年前成立,经过了4年的需求调研,去年开始试运营
  • 它们把自己定位为IT技术支持性的NGO机构,重点在开发系统,系统全部免费
  • 其使命是:把图书馆的门打开(可以通过系统监测一个图书室后续的使用情况)
  • 系统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网站,面向社会大众开放(普通的民众、书商、企业……),可以在上面了解这个机构的全部信息(比如谁在何时借了什么书);另一部分是客户端,面向管理者,其中有一些蛮有趣的2.0的功能
  • 这个系统目前计划向社区图书馆发展(这让我非常汗颜)
  • 捐书的模式中目前最成熟的是在线捐赠新书;正在考虑捐赠旧书的模式,但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产生的额外费用)
  • 收入模式:捐赠图书的8%的收入归其机构所有、基金会、企业
  • 运作高度专业化,全部信息透明公开,之前的全部成员均为志愿者,现在开始引入全职的工作人员(目前有一个人,负责产品推广)

 

立人图书馆:

  • 以图书馆为依托,在乡镇的中学开展阅读活动,推广人文教育
  • 分馆是通过当地的名流介绍,在当地的中学里开办;志愿者常驻分馆,负责开展阅读课、读书会或者夏令营、冬令营
  • 目的是通过和应试教育抢时间,引发学生的人文思考
  • 有强大的理事会,由学术精英组成
  • 目前计划开展“立人大学”的活动,在乡村开展系列讲座
  • 之前的义工在地的时间比较短,可能只有一年。现在通过微博的宣传,名气增加,义工的周期变长(通常都有3-5年),以至于现在立人图书馆需要拒绝一些人的义工申请
  • 收入模式:小额捐款为主;少数来自基金会和银行
  • 正在考虑教育产品固定化的问题

 

草场地艺术区的独立公益教育机构

  • 主要职能:依托图书馆的英文和艺术的教育活动,但图书馆也面向成年人
  • 主要的问题:民众的参与度很差;宣传效果不佳
  • 目前这个机构缺乏固定的资金支持

 

捐书助学网

  • 主要职能:在农村的小学建立图书室,并且开展一些阅读活动
  • 主要通过和学校社团开展合作,解决志愿者的问题
  • 图书的来源主要通过社区的捐书
  • 问题之一是打工子弟小学希望用开图书室的地方招收更多的学生,因而它们会关掉图书室;或者宁可接受更“务实”的捐助(比如体育设施)
  • 现在在北京有两家图书室,一般图书室的图书的数量是学校人数的3倍

————

在这个活动中我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活动最后,我向每个从业者提出的问题:各自机构当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和机遇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点子来自于OCLC的一组Podcasts:What Keeps You Awake at Night)以下是报告人各自的回答(当然,有些答案不止一个)

 

立人图书馆

  • 挑战:NGO的注册、教育产品
  • 机遇:人们的支持

 

一公斤捐书网:

  • 问题:需要吸纳专职的人员和专门的资金、企业化的发展模式
  • 机遇:名声(这个机构在国际上也有了相当大的名气)

 

草场地艺术区的独立公益教育机构

  • 问题:人和钱
  • 机遇:艺术教育的定位

 

捐书助学网:

  • 问题:人、NGO的注册
  • 机遇:企业的支持

 

另外一个问题,其实在活动中我零星的问到了几下,就是一个机构如何评价自身活动的成功。当然一公斤这样的开发者很好判断,但是比如立人图书馆开展的读者活动如何评价成功呢?推而广之,图书馆该如何评价自己的服务的成功呢?我想这是需要进行很细致的研究和思考的,我希望近期内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

从发展状况来说,立人图书馆和一公斤捐书网都已经运作的很成熟了,基本解决了生存的问题,而且有着相当大的知名度。这两家机构的旨趣和热情都让我肃然起敬。捐书助学网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也有着很有效的招收志愿者和接受资源的渠道。草场地的教育机构目前发展问题比较大,我个人的看法就是它的定位和所在社区的需求有着严重的偏差,因为在定位上,它提供英语和艺术的教育活动,但是实际上它又坐落于一个民工聚集的地方,而且宣传上仍然没有走出所在的社区,另外也缺乏资金和志愿者的渠道,因而目前运作的最为辛苦。

从生态链的分工角度说:一公斤捐书网处于相对的上游:研发系统,它们不直接开展活动,而是帮助或者和其他NGO组织合作开展活动。立人图书馆的图书馆属性只是它全部活动的一部分,它主要以阅读和人文教育为主,另外它面向乡镇的中学,这也是它一些独特性的原因。捐书助学网处于生态的下游,直接开展活动,并且面向的是农村的小学,环境比较艰苦。

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一公斤和立人都把机构的名声看作是当前发展的动力,一公斤主要走的是国际化路线,它的运作相当规范,是国内NGO发展的典范(范老师的一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立人则借助新浪微博的宣传,也逐渐吸引了文化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