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发现技术的影响:报告及思考

英国两家图书馆领域的非营利性机构UKSGJISC日前合作发表了报告《图书馆发现技术对于内容使用的影响》(87页,PDF文件)(Assessing the Impact of Library Discovery Technology on Content Usage)。这份报告试图分析图书馆的发现技术(以下简称RDS)——其中包括链接解析服务(link resolver),以及网络级的资源发现服务——对于学术资源使用的影响,以及图书馆和厂商对于这些发现技术的态度和参与程度。其结果可以作为图书馆投资这些服务的参考。

毫不意外的,报告发现发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使用得到了大大的普及:本次研究中77%的被调查者已经在机构中部署了发现服务,另外11%的机构在准备这样做。

但是我本人最感兴趣的部分在于研究中揭示的RDS对于图书馆资源使用的影响:电子书的使用量因为RDS产生了最明显的增加,而电子期刊的使用则比较小。但是在这个总体的趋势之下,使用量的改变同时收到了诸多因素(无论是系统的选择,特定的服务商的特定的数据库的特点……)的影响。

同时,根据这份报告的结果,使用量的增加并不是图书馆选择使用RDS的最重要的原因,图书馆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单一的搜索界面、以及检索界面到全文资源的连接。当然,对于大学图书馆来说,发现系统的主要受益者是本科生。另外一个结果是,图书馆往往并不分析这些RDS的使用情况。

其他结论不计,我认为上面的结论其实是一个很诡弔的局面:图书馆领域(似乎无论地域)似乎太安心于低头花钱,而不是去预先评估这些产品,以及在产品部署之后对产品的使用进行评估。

这让我想起,在2.0的时代,一些图书馆会在OPAC 2.0部署之后比较一年之前和一年之后的使用数据(比如编目精灵老师介绍的Huddersfield大学图书馆的数据)。而且情况往往是在新系统采用之后的一年,数据会比前一年有很大的增长。(然后这个系统就会被当作“成功故事”加以宣传。)我当然觉得这样的评估是很有价值的:使用数据进行评估应当是被大大鼓励的,图书馆也当然需要积极分享成功故事来让别人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并且提高我们的知名度。

但是我的问题是:这个系统再往后的使用量如何呢?而且超出了使用量(在评估上我们可以管使用量这样的数据叫做output),这些系统对于用户对于图书馆的认知、对于用户的学习乃至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想对应于output,很多后面的问题被称为outcome)?在图书馆的项目管理中,这些问题都是不仅仅需要被事后评估,甚至于需要在项目的开始被预想的。

我并不认为这个报告在output-outcome的分类法上更近了一步,但是在匆匆读过这份报告之后,我更觉得我们评估技术对于用户本人的影响是一件非常需要做的事情。

加拿大公共图书馆发展趋势2000-2009

加拿大的Lumos研究公司(Lumos Research)在2011年4月发表了《公共图书馆趋势分析》(An Analysis of Public Library Trends;PDF文件,10页)的报告,利用加拿大城市图书馆协会和其他来源的数据,分析了加拿大公共图书馆在2000-2009年之间的一些发展状况。

报告中的重要发现如次(中括号为本人的评论):

  • 在10年间,人均年度使用图书馆的次数(包括访问图书馆、借阅、使用网站和电子资源)从16.6次增加到24.1次。【不知道经济危机之后的数据如何。】
  • 访问图书馆的次数在10年间基本持平(但仍然是加拿大最主要的图书馆活动);图书的借阅略有增加(增长16%);网站的访问量增长了50%;而数据库的使用量增长了一倍多(但是数量仍然是上述所有活动中最少的,2009年的年度数量书0.71人次)。
  • 受到图书馆使用增长的影响,平均每次图书馆使用所占的图书馆支出在10年里下降了27%。
  • 加拿大公共图书馆购买内容的经费占总经费的比重,从2000年的13%下降到2009年的11%。在这一部分经费中,购买电子资源和多媒体资源的经费比重从2000年的18%上升到2009年的31%。
  • 花费更多钱购买内容的图书馆,在各项活动的使用量上(也包括网站访问和数据库使用)都超过购买内容少的图书馆;在结果上看,它们的效率(体现在平均每次图书馆使用所占的图书馆支出)反而是高的。
  • 地方经费是图书馆支出的主要来源,省一级的经费比重很小。

————————Nalsi的分割线————————

来自:

Stephen’s Lighthouse: CULC Analysis of Canadian Public Library Trends

LRG报告:十字路口的图书馆:2012年美国图书馆预算调查

Library Resource Guide【貌似有墙】在2012年3月发表了The Digital Squeeze: Libraries at the Crossroads(数字挤压:十字路口的图书馆。点击此处,注册后获取pdf文件)的报告。

这份报告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美国各类型图书馆2011和2012年的预算状况和其他的相关问题(比如电子资源的问题)。问卷调查在2011年12月进行,问卷发送给ITI美国图书馆名录上所有的图书馆,共回收730份。调查参与者包括美国各类型图书馆的管理者和普通图书馆员。其中公共图书馆和教育机构中的图书馆(这个分类在美国很少见)各占约40%。

报告的主要发现包括:

  • 参与调查的图书馆,虽然预算总体而言和去年持平,但难以抵得上开支(人员、运营、设备)。绝大多数图书馆不得不削减开支。简而言之,图书馆仍然在并不宽裕的预算和用户越来越高的需求之间挣扎。
    • 算是老生常谈,这次调查参与的机构平均52%的预算用于支付人力成本。(去年的调查是46%)
    • 仍然有过半的预算用于购买实体资源(57%),但比上次调查下降了5%。
    • 81%被调查的图书馆采取了某些行动来解决预算不足的问题,最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减少订阅的开支,冻结工资是另一个很常见的选项。
  • 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转向提供数字资源,去年的发展尤甚。并且有更多的图书馆使用云计算的服务来提供内容。
    • 有74%的图书馆表示去年里用户对于电子书的需求上升了;也有34%的图书馆报告说用户对于实体资源的需求也上升了。电子书的部分是62%(对比于去年的41%)。
    • 34%的被调查图书馆正在使用或者打算使用云计算(去年是20%);但作为对照,也有35%的图书馆在过去一年里增加了购买信息技术软硬件和IT服务的费用(和去年调查结果持平)。
    • 有将近1/3的图书馆打算购买电子书阅读器,排在购买设备的榜首,也比去年的22%提高不少。
  • 图书馆意识到,向数字资源的转变也改变了图书馆的使命和服务的本质。
    • 绝大多数图书馆(58%)都希望在来年改进服务,但绝大多数图书馆(超过80%)都把预算看作是最大的挑战。

——————Nalsi的分割线——————

参见:

No Shelf Required: New LRG study- 74% of libraries report increased demand for electronic offerings

OCLC 报告一则:美国25家最大的公共图书馆馆藏分析

OCLC在2011年11月发表了“美国25家最大的公共图书馆馆藏分析”的报告(The Top 25 US Public Libraries’ Collective Collection。点击此处查看PDF文件,11页)。(至本博文发表时,本报告还没有发表在OCLC的网站上)本报告分析了美国馆藏量最大的25家图书馆(列表见报告第2页)在WorldCat数据库中的馆藏情况。

首先这个报告识别了3个概念及其数字。这25家公共图书馆在WorldCat数据库中一共有3410万馆藏数(一座图书馆只要有一个出版物的一个复本就算是一个馆藏,但是即便有一个出版物的多个复本,也仍然算是一个馆藏。相当于FRBR中的单件)、1350万个独一无二的出版物(相当于FRBR中的载体表现)和1100万个独一无二的作品。我很惊讶的是馆藏和出版物比竟然这么低(相当于,平均一个载体表现只有2.5个图书馆有收藏)。相对而言,作品和载体表现的比率倒是可以被OCLC之前和FRBR有关的研究所佐证。

不过前一个数字可以由本报告中图2的馆藏覆盖率所解释。在所有的馆藏中,有89%的馆藏只有1-5家图书馆有收藏;7%的馆藏有6-10家图书馆收藏。超过11家图书馆收藏的馆藏量不超过3%,而被超过20所图书馆收藏的馆藏数更是不超过1%。可见,这25家图书馆的馆藏是高度分散的,公共图书馆的馆藏中有大量独特的文献,这支持了文献共享的必要性。

对此一种观点认为馆藏量最大的两座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NYPL)和波士顿公共图书馆(BPL),因为其发展定位高度的专业化,所以可能影响了上述数字。但是在排除了这两座图书馆的馆藏之后,馆藏覆盖率(图3)和之前的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研究者分别提取了25座图书馆都有收藏的馆藏和只有一座图书馆收藏的馆藏。前者的结果颇可预料,受欢迎的馆藏多是以一般读者为受众的作品。而后一个结果则很有趣,只被一座图书馆收藏的馆藏的主题分布高度分散,通过分析具体的馆藏,研究者得出结论:稀少的馆藏并不能证明它是有价值的

下一部分研究涉及各种图书馆群体之间出版物覆盖范围的比较。报告分别比较了25座公共图书馆和美国其他所有公共图书馆、25座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ARL)、所有的公共图书馆和所有的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以及所有公共图书馆和所有的美国大学图书馆(是ARL图书馆加上非ARL的大学图书馆)的出版物分别有多少是重合的。我很惊讶25座公共图书馆绝大多数馆藏都被ARL的馆藏所覆盖,比率远远高于它和其他公共图书馆比较。(然后仔细一想,因为ARL的馆藏基数太大,而且上述NYPL和BPL都是ARL的成员,所以似乎也没什么不好理解的。)不过再一次,独特的馆藏构成了各地区、类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重要原因,就像最近Ohio州公共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共享项目所示。

报告的图8再一次涉及了“稀有”馆藏的问题,25家公共图书馆的出版物中,只有27%(360万种)在WorldCat的数据库中只被不超过5家机构收藏。不过再一次,通过抽取这些出版物,研究者认为稀缺性并不意味着价值。但是,研究者也认为在进行数字化和保存项目的时候,应当优先考虑这些稀缺的出版物。

最后一个数字(图9)涉及这25座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的版权年。较之于数据,我觉得报告中提到的另外一件事可能更有趣。根据美国的版权法,1923年以前出版的作品(在调查中占13%)已经处于公共域中。1923-1963年之间出版的作品(14%)可能受版权保护,但也可能不受版权保护(取决于版权是否被更新)。而1963年以后出版的作品(68%)仍然在版权保护中。版权问题是需要数字化项目考虑的问题,在这件事情上,似乎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RDA把版权年提升为一个超越于出版、印刷年之外的单独的元素。

————————Nalsi的分割线————————

via: Los Angeles Public Library: Moderator and Participant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