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参会记·联编会第二天

今天是联编会的最后一天议程。

早上开始是昨天下午讨论的汇报,内容本身没有太大意思。做了两件事:试用了本人Nexus One作为wifi热点的功能,很成功;然后近距离的(一整个上午都在)观察了一下编目员这种人,作为对于前日精灵老师问题的回答。

对我来说传统的编目员基本上可以和以下三个概念划上近似于的等号:保守;过分重视实际工作;完美控&细节控(当然,这三点其实都并无褒义或者贬义,如果你觉得有,那我我只能说你想太多了)。广东中山图书馆的美女馆长介绍了昨天她们组讨论中,一个编目员大声疾呼:“不要抛弃6字段。”让人忍俊不禁。

比较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有人透露,山东省已经建立了省内的联合目录,包括公共、社科、农科等领域的机构(并将在将来容纳大学图书馆的资源),现在已经有100万条数据。他们还建立了地方文献的目录(在同一个界面下),现在有5万条数据。

另外,当然昨天本人所在的小组也有人提到,当前套录过于容易,因此编目员的水平越来越低了。这两件事这件果然存在如此明确的联系么?很想辩证一下。

第二部分是索晶同学继续昨天的系统演示。感想之一是,把国图的新系统和OCLC的系统联系起来是很自然的想法。比较二者在一些事项上的差别可能是很有趣的,比如一些特殊字段的规定(尤其是049字段);然后,我很期待国图的UCS能够做出像worldcat local一样的服务,那将是很有趣的事情,也会为许多图书馆解决ILSOPAC的问题吧。

会上做了几个任务的演示,过程多少有些不够精细。不过据说后续会有更加正式的培训,所以显然不是问题。

然后是国家联编中心的总校对(我很爱这个称呼)万爱雯做去年数据的质量分析。这一部分应该是整个大会分贝最大的一部分,和我之上对于我心目中编目员特质的分析遥相辉映。

最后是顾主任的总结发言,谈到了如下几件我觉得有趣的事情。(希望没有触碰到顾主任所说的“家里人”的界限)

虽然有很大困难,但是联编中心会坚持公益性的取向。

随着新系统的投入使用,传统的数据传播方式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因为传统的方式(光盘,以及?)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数据外泄。

他还提到了国图和Calis规则差异的问题。一方面他认为这两方的规则显然存在一些差异。最近即将提出的著录和标目细则(著录细则的征求意见稿已经有了)希望能解决这些问题——后者的改变可能会导致规范制作方式上的变化。(VIAF会不会是一种解决的方式,不追求当前层面上的统一,而在更大的层面上追求整合?)随着前几年UNIMARC书目数据和规范数据的格式都推出了新版本,CNMARC格式也在修订中(分别建立了规范组——flybabywl同学),新的修订工作中有双方的人员加入,也是希望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下午去参观华丽丽的南京图书馆。用钱堆出来的图书馆,有很多很有趣的设计,比如很方便的布线,还有书架上随处可见的抽拉式的挡板,方便上书员放书,也方便读者放书。古籍书库无比豪华。采编在地下二层,不见天日。能我想起来把照片从手机里导出来再上照片。

今天南京阴雨,有点冷,忘了带长袖,正在考虑是不是去买一件。有点累了。不过下一个会更加精彩,期待。明天多半去南京博物院。而且要干活了,否则预定的安排可能要做不完了。报告完毕。

 

————

 

联编会第一天

报到日

开场

 

南京参会记·联编会第一天

早上8:00开始开会,在华丽的南图。距离宾馆步行只有10分钟。

开场是领导讲话。陈力馆长提到了三个问题:

  • 不断增长的资源(不断增长的出版业、少儿资源和特种资源)对于编目工作的冲击
  • 虚拟资源对于编目工作的冲击(国图引进了metalib,但是使用状况不理想)
  • 当前编目工作在整体图书馆事业中的位置。(主讲人认为编目员是培养图书馆人才的地方,编目技术是图书馆员的一项基本技能)

下面是顾犇主任的联编中心年度工作报告,以下是去年的一些数字和工作:

  • 至2010.5,成员馆724家,数据用户1171个,14个分中心
  • 2009年,数据下载245万余,上传17万条(开始包括学位论文数据——两个数字的不对称),30家上传馆(增加8家,包括首图)
  • 数据质量控制:5家图书馆定期反馈;质量控制小组的设想
  • 业务培训:
  • 分中心工作:至2010年3月,11个省级分中心发展用户594家;制定分中心各种工作章程和细则(有必要么?)

在他提到今年的工作重点中,最重要的事情可能就是,随着引进了Ex Libris的新的联编系统,国图开始试图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联合目录”——各馆可以上载馆藏信息,想象一样Worldcat吧。当然这个议题其实就是本次会议最重要的一个议题。另外两件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包括:

  • 修订中文普通图书著录细则
  • 拓展港台图书的数据上传工作

 

接下来Ex Libris的一位同学和国图采编部的索晶同学开始介绍新的联编系统(Union Cataloging System, UCS)。本人之前完全没接触过联编这件事,所以听的注意力非常分散。以下是官方提供的新系统的特点:

  • c/s and b/s两种模式
  • 基于Oracle数据库
  • 面向读者的界面提供各种OPAC2.0功能
  • 支持多种格式:两种MARC格式,DC以及一种自定义格式
  • 支持多语种
  • 开放底层数据结构
  • 提供国家图书馆的规范控制:名称、主题
  • 批处理服务
  • Z39.50协议
  • 可扩展性:提供若干个API

 

在结构上,UCS分为三个部分:

  • GUI client:是联编系统中编目的部分,它的一些特点如下:
  1. 支持多种书目格式
  2. 数据自动核查功能
  3. 部分字段的自动生成功能
  4. 规范控制
  5. 用户自定义的索引和检索点配置
  6. Z39.50的下载和上传
  7. UTF-8(小语种字符集)
  • Web app:专门负责数据的批上传、下载并提供统计报表
  • Web opac:是面向读者的界面,包括各种主流的OPAC2.0的功能

另外,UCS还提供了两个第三方的服务(?),一个是曾经丹诚开发的dp2的Z39.50软件,另外一个是叫做x-service的服务(如同名字,这个服务很神秘),根据索晶同学的描述,这个服务负责在异构ILS中向联编中心上载数据,是一个基于xml的服务。

像其他服务一样,UCS也设定了一些本地的字段来实现一定的功能。比如:

  • 049:成员馆控制号字段,相当于MARC 21中的035字段(新的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馆系统中的049|b进行定期的质量追踪,每当数据有了最新的更新,可以及时反馈给用户馆)
  • 文献类型字段:200|b, 245|k (未来成员馆可能会有文献类型上的控制,某些图书馆只能上传、下载某些类型的数据)
  • COP字段:版权保护字段(在版权保护期限内,其他成员馆无法下载该数据)
  • 910字段:馆藏字段:|l和|n连接到opac中显示的馆藏信息
  • QUA字段:书目状态字段。N为预编数据、Y为待审数据;A为正式数据。每一个状态都有一定的判断标志和处理的流程。
  • ……

这个系统在另外两方面和之前的系统构成对比。一方面是编目权限等级的设定(主要是针对数据的上载)。新的编目权限等级据说来自于Aleph系统中catalog level的设定。等级包括0-60,联编中心的总校对老师是最高级的60,其余递减,每一级机构分配10个等级(比如分中心的编目员是31-40、上传馆的编目员是21-30;在每一级机构留下10个等级是为了便于机构内部的分级)。在不涉及到横向关系上,等级高的人可以修改等级低的人的编目数据,反之则不行。

另外一件事就是在用户馆上传、下载数据的流程上有了较大的不同。

在传统上,用户馆现在本地的系统上编制书目数据,然后提取ISO2709格式的数据上传给联编中心。新的系统有四种上载的模式(自动生成049字段):

  • GUI的联机操作
  • GUI的批处理操作
  • Web app的批处理操作
  • Z39.50

 

新系统还提供了5种书目下载的方式:

  • GUI的联机下载
  • GUI的批处理操作
  • Web opac的下载
  • Web app的批处理操作
  • Z39.50

(细节如果有问题的欢迎指正……)

总之听完上午的部分是又冷(虽然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又饿又困。然后中午吃过饭,下午1点去参加分组讨论,到了会场发现关着灯,然后拿出会议日程一看,是两点开始。然后两点过去,下午的活动正式开始。索晶同学在我们屋,于是他成了会议的核心(索晶同学的回答问题时间)。

联编大省浙江和辽宁问到了有趣的问题。以浙江省为例,作为省级分中心,它们需要为本地的成员馆提供数据,因而它们下载的数据并不等于浙江省图书馆的馆藏;另外一方面,它们会根据书店的样书预先编制数据,因而它们上载的数据也不代表它们的馆藏。所以浙江省图书馆的代表就提问:“全国联合目录”的界限到哪里?省市一级么?而且,这件事也说明了书目和馆藏数据在实际上是分离的。另外一方面,这件事也反映了一整天我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全国联编中心和地方分中心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后者是否真的有必要存在?(显然有或者没有必要都是有道理的,对于正方来说,国家图书馆如果直接和全国各地的图书馆打交道,它们一定会被累死,而且肯定没办法很好的满足各地的需求;但是另一方面,当前的构架让“全国联编中心”恐怕就变成了一个中央化的空架子,就像这个案例说的,所谓全国不过是各个省的省会而已。)

不考虑后面一个问题,索晶同学给出的答复有两个,一方面是制定更灵活的审校政策,地方的上传馆直接给全国共享目录上传数据,但是由各个省份中心来做第一步的审校。并且采用更灵活的上传下载方式。

最后有一个老师提到的问题是,联合目录应该从本馆的一般性资源开始做起,还是从本馆的特殊资源开始做起。显然后者是更有意义的,但是也是更不好做的。这件事也很有意思。

本人本着高度务虚的精神把这个联合目录比做了OCLC的Worldcat,当然当下的发展虽然迟缓,也是很振奋人心的。那么不知道国图是否有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比如云计算,或者至少是FRBR化。索晶同学不出所料的回答没有。对我来说,我觉得后面一个问题在中文世界的实现是很值得期待的,前者更是有一个有趣的事情。所以虽然务虚,但也是积极的。

晚上去秦淮河边吃饭。回来的路上发生了把我雷焦了的事情,五雷轰顶。(p.s.本人现在在星巴克用隔壁咖啡馆的wifi账号上网……)

————

报到日

开场

 

南京参会记·报到日

坐T65软卧的上铺,5.25夜22:54离开北京,去火车站的路上出了一些状况,按下不表(路上被某小同学问到:你认为RDA足够支撑一篇硕士毕业论文的内容么?)。总之顺利到达火车站,看到Z同学已经上车。(我之前一直以为会有三个人)

一夜火车,心情莫名:没有往日旅行的激动,但有些说不清的东西。

第二天早9:17到达。下车根据Google Map的提示坐地铁,南京的地铁很赞,票也很有意思。(另外,南京也是有一座有着丰富硬币的城市)。然后坐到“新街口”站(北京的同学,你明白的)。费了一番周折(Google map上显示的一条路因为施工被堵上了……),找到目的地,汉府酒店。一路上对南京的市容赞叹不已:路边是高大的法国梧桐,道路不算宽,而且,很凉快。

办理入住,决定下午去钟山玩一下。然后和Z同学吃了很有名的某某粉(我吃的是炸酱凉面,很好吃)。然后本打算按照地图的提示,坐地铁,赫然发现,那条地铁线要到本月28号才开始运营,也就是说,我能赶上的!

说到钟山,不得不赞叹一下南京的地形之有趣。钟山号称“东郊风景区”,可是距离本人居住的酒店(这是绝对的市中心,在步行10分钟的距离内,有两座图书馆、至少一座大型购物中心、一家大型超市、若干家咖啡店,其中包括两家星巴克,以及一座总统府和一座“人民大会堂”)只有6站地之远,而且随着新开通的地铁,连接大学城-钟山-明故宫-市中心的联络线变得异常方便,这让我对南京这座城市有了巨大的好感。

于是坐车到钟山,进山。山里树木如荫,两边都是高大的什么什么树,很赞。这个风景区里有明孝陵、中山陵和灵谷寺若干个景区。景区虽大,可是有若干个公交路线贯穿于景区之间,所以实际上很方便。不过这三个景点对我来说都不算有趣,让本人有小小的失望。原因之一可能在于,灵谷寺并不像本人所想,是一座古庙……不过我仍然对另外几个地方有着比较大的希望,而且因为本人将全程待在这座城市(不太想走马观花的去参加“文化参观”:扬州和镇江),所以应该是有大把的时间探索这座城市,至少希望如此。

全程参观完毕已经是4点左右(没去明孝陵)。回来的路上,去超市采购生活用品(这似乎是本人到另外一座城市必然要做的一件事……)。然后回到宾馆,见到未来三天的室友,一位北图社的老师,被应允获赠一本精灵老师的新书,很得意。然后洗澡,晚上要见一位书社会上认识的老师。

第一天乏善可陈(今天听到的基本都是坏消息),期待明天的正式议程。

————

几个感想:

南京给我的感觉很好,甚至于不输上海。这是一座现代城市,很有文化,而且城市边上就是那么大的一片森林(它的绿化面积大概应该是北京的若干倍),很妙。

南京图书馆坐落在市中心,无比华丽,可是读者似乎并不算多。

————

参会记: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