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参会记·编目会第一天上午

编目会正式开始,今天在南图的报告厅。从感官上,120人的会和70人的会有显著的不同(我耳边听到:废话),报告厅今天几乎能够坐满。

首先是领导致辞的部分。第一次见到宋文老师,作为一名“传说中的人物”,我一直以为她是个男士。其余不提。接下来是合影。合影完了,便是会议的主旨报告,王松林教授做的“编目工作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这是一个内容相当丰富的报告

他首先提到了一些背景知识。无论是Google Scholar还是Google Books当然都对图书馆编目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是主讲人认为,如果我们把视线拓宽,其实图书馆编目工作面临的挑战还来自于出版、广电、通信、教育等领域,各领域信息服务趋同对图书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一个背景来自于出版业的数字化,当前,数字化已经贯穿于出版过程的各个阶段。随着信息为越来越多的人得到,图书馆的地位在逐渐下降,但主讲人认为,这并不会导致图书馆的死亡,可是某些图书馆的部门和工作者将会死掉,比如编目和参考咨询。

主讲人认为当前图书馆的编目工作面临两大挑战:编目工作外包和电子在版编目。

外包的部分,主讲人着力比较了国内外外包模式的差别。

主讲人认为在国外,图书馆进行外包的目的是追求利润。而国外外包工作得以成立的原因还在于,国外存在像OCLC这样实力雄厚的外国服务商。他引用了某人(抱歉,没有记下名字)的观点,把国外图书馆外包的发展分成了四个阶段:

  • 萌芽:LC发放目录卡片– OCLC发行机读目录卡带
  • 形成:英国开始的私有化浪潮,各种机构开始考虑利润。外包工作开始
  • 发展:1992?,OhioXX大学,第一次把编目工作全部外包给OCLC
  • 普及:编目业务的发展使得外包的可操作性加强;网络环境使得联编、资源共享得到发展;文献类型和数量增加;图书馆工作重心的转移——图书馆各领域的专门服务公司

他还把国外的外包工作归纳为以下四点:

  • 编目外包成为发展趋势(公共向高校,这个顺序和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
  • 即可上架(shelf-ready)的编目外包:部分外包向一条龙服务的发展;(外包会给编目工作带来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 外包内容的多元化:图书向政府文件、图像、光盘、连续出版物、网络资源……的发展
  • 优化了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编目员的出路?

相对于国外的图书馆外包工作,国内的外包呈现出不同的景象。首先,主讲人认为相对于国外图书馆首先把外包事业当做是一种追求利润的技术理性手段,国内的外包事业更多的是一种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的互动,更多的受到了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影响。主讲人认为我国制度的外包更多的来自于20世纪末以来高校扩招和本科教学评估带来的图书馆在高校中组织地位的变化(中国的图书馆外包开始于高校图书馆,这和国外的情况是不同的)。各种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图书馆面临的困境,在困境下,编目工作外包成为最直接的解决方案,而随着一家图书馆选择外包,形成了一种“示范模仿”的模式,继而外包工作开始成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主讲人把中国的编目外包归纳出以下特点:(主讲人认为这些国内外深层的差别导致了众多表象的差别,比如外国的外包服务商相对而言远为重视质量,等等)

  • 组织适应;
  • 增加效率;
  • 反商业贿赂,整肃图书馆采购行为

做着最后提出了两个问题。中国图书馆展开外包的原因之一就在于随着青年人数量压力导致的扩招,但是随着新生人口的减少,未来我们的图书馆是否还存在这么强大的外包的需求。另一件事是,主讲人认为我们需要对当前的外包工作展开系统的评估:是否节约成本?外包带来的质量改变对于未来的影响?以及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体现在哪里?

主讲人提到的第二个挑战来自于电子在版编目(ECIP),简单而言,就是通过电子手段自动进行的CIP数据编目。主讲人提到,在美国,由出版商向LC提供xml格式的数据,LC据此进行自动的编目。在2007年,LC已经完全使用电子的方式编制CIP数据,除了少数的情况,不再使用纸质的CIP项目。

在中国,《中文图书ECIP自动编目手册》的出版是一个重要的事件,标志了中国数字复合出版的开始,然后中国也出现了自己的“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项目。这件事的意义在于,编制数目的开始从发行商进一步提前到出版商,并且对于新书预告工作、出版行业,以及数字出版、网上书店和数字图书馆都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然后主讲人介绍了ECIP的标准《中文图书标识规则》(@耄耋少年),本人对于这个题目相当不熟悉,所以习惯性的略过。

在挑战之后,主讲人说明了他认为的编目员的应对之道。主讲人引用了K师发表在今年《国图学刊》第2期上的文章《知识组织,图书馆的核心能力》,认为语义技术能够让编目员重归古典时期的内容整序,继而挽救这个职业。

作者接下来列举了编目员自救的一些可能的路径。比较有趣的一个案例是MARC21 proposal 2008/1(不得不感慨主讲人的渊博,这个proposal被本人无情的遗漏掉了)。当前对于分类法的批评包括:缺乏多角度、多属性的标引;先组的结构式的方式,缺乏灵活性;线性的标引规则导致搜索途径单一。相对应而言,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包括:多主体因素文献的充分揭示;副分的主题因素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检索点和组配单元。这个proposal就包含了如下的内容,新增了083085字段,在之前单一的分类号之外,增加了另外属性的分类号,并且更加强调分类号中某些重要的副分。

主讲人还特别强调了LC的书目未来控制的报告。(这个报告在下午被宋文老师在一起重点提及,因而精灵师也在书社会上highlight了一下)作者还提到了一些技术上的创新,比如虽然其实并不算新的OPAC2.0(今天看到新闻,多伦多公共图书馆新近更新了检索页面),还有读秀知识库。主讲人还特别提到了新的联编系统OPAC作为worldcat local模式运行的可能性,虽然我也承认这个想法过难实现,但是这个念头在我来看是有深深同感,并且相当赞叹的。最后,作者认为,我们应当大力扶植大型联机编目体系,这样图书馆就没有太大的进行外包的压力。

上午的报告很充实,而且主讲人渊博的引用了很多人的研究成果(虽然多数都没有体现在本人的论述中)。

————

因为一系列意外,本来应当昨天发出的博客拖到了今天,趁着开会之前的一点点时间补发一下。昨天下午的会议同样精彩,精灵在书社会上做了许多直播,等不及的同学可以先去那里看。以本人的速度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