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W State Library未来的公共图书馆报告

NSW State Library(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图书馆)委托Neville Freeman Agency进行研究,预测NSW公共图书馆到2030年可能面临的状况(scenario)——这样做的状况并不是为了精确的预测未来,更多的是为了刺激人们对未来的讨论和思考。发表了Bookend Scenarios: Alternative futures for the Public Library Network in NSW in 2030的报告(pdf ; pp. 64)。

这项研究的任务是(p. 5):
providing equitable access to contemporary and historical knowledge (同等的提供当代知识和历史知识)
collecting and preserving Australia’s heritage (收集并保存澳大利亚的文化遗产)
promoting our role as a cultural destination (促进NSW州图书馆作为“文化目的地”的角色)
collaborating with the NSW public library network (和其他公共图书馆开展合作)

本报告采用了Neville Freeman Agency的蓝图构建过程(NFA scenario building process),它分为以下四步:
Questions:针对某些特定的领域和问题提出框架性的问题(p. 14-15)
Environments:分析会影响未来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和趋势 (p. 16-21)
Scenarios:分析当前和环境和未来环境的机遇和挑战
Transformation:把研究发现整合到战略规划或者操作性的计划中

根据对一系列的问题和环境的分析,这份报告给出了四种对于2030年图书馆环境的预测:Silent Spring(寂静的春天)、How buildings learning(如何构建学习)、Neuromancer(神经漫游者)、Fahrenheit 451(华氏451)——(以下分别编号为1、2、3、4)。(下图是这四个蓝图在一张矩阵图里的位置,p. 23)

这四个蓝图在给定的属性中有各自不同的值(p. 24),比如在“信息提供”这一栏,这四个蓝图依次是:受到控制的、共同创造的、过多的、得到管理的;再比如“交通”这一栏:公共/本地、智能交通、市场定价/混乱的、不必要的。这些属性共同描述了这些未来发展蓝图所在的社会环境。(下图)

在25-48页详细的描述了每一种蓝图,并且给出各种蓝图可能的发展时间表。

在报告的第三部分,作者讨论了这四种不同的未来蓝图对图书馆能够造成怎样的影响。一些总体的观点如下:

  • Silent Spring确认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社区知识中心的地位,而在Neuromancer中,技术推动了无政府主义,世界成为虚拟的网络混乱的状态,图书馆只能尽力在混乱中创造秩序。报告的作者把How buildings learning比拟为1992-2007年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个人主义、创造性和更加智能的星球,这是一个很适合图书馆的世界,但图书馆也需要和其他私人部门竞争。Fahrenheit 451是一个市场导向的世界,数字化凌驾于一切载体之上。
  • 不管是在哪一种蓝图中,图书馆的投资都将会成为问题。图书馆需要寻求新的资金来源、节省开支并且增加效率。
  • 为了尽可能让我们的未来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政策制定者和其他的机构(包括图书馆)应当承担起它们的责任,充分考虑它们行为的后果。

报告最后一部分从7个战略领域各自的角度,谈到了对2030年的预测对我们可能的教益(p. 52-60):

  • 资源:本地内容——图书馆会自己出版独特的地方材料,并且可能会提供这些材料按需印刷(1&2),4通过数字传送。图书馆实体空间在不同的蓝图各 有不同,但合理利用空间是一个共同的压力。提供包括电子政务服务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电子服务。图书馆在不同的社会空间提供不同的平台。在2030年,图书馆需要提高人们的阅读能力和传统的各种技能。
  • 管理和规范:政府是各个蓝图比较大的变量,但是不管是哪个蓝图,免费的信息提供结构、ICT(信息和通讯技术)以及网路连通性是图书馆重要的责任。
  • 社区参与:报告认为图书馆在未来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社区网络的中心,因此图书馆应该积极和社区产生双向的互动,比如建立图书馆的品牌和图书馆发展的可持续性(1-4),或者开发面向社区的收费服务(2&4)
  • 提供服务: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可以是收费的(2&4),但都应该开发简单的传送服务。开发自动化系统在1中被特别强调,除了3之外,整合社区服务和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应该传递本地内容也都得到强调。
  • 领导和影响:[图书馆员对自己职业的认知通常比公众的认知要差。]在所有的世界里,图书馆都将继续存在,而且对于社会的作用依然重要。在1和2种,图书馆和 民众以及利益相关者一起负责构建本地文化,在3中图书馆是焦虑世界中的清醒之岛,在4中图书馆是全球和虚拟网络的一个数字节点。另外一个普遍预测是,管理图书馆也必须充分考虑本地的需求:“Google is Google wherever you are. The same cannot be said, yet, for online library services.”这句话说的很好。
  • 品牌和认同:这一点实际上需要回答两个问题:我们的价值何在?我们需要满足用户的什么需求?这需要图书馆意识到它们是用来填补空缺的“缝隙市场”(niche market),他们不可能和大鳄竞争,他们只能回应趋势,关注地方,为民众提供廉价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图书馆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发展成为网络社区的中心(hub)。
  • 职业发展:未来的图书馆应该提供工具和小标签,帮助用户探索技术的可能性,或者只是随便看看。而且,图书馆员也应该一方面发展属于图书馆的专业技能(比如未来专家、或者市场营销人员等等),另外一方面他们也应该拓宽他们的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参见:

Stephen’s Lighthouse: Scenarios for the Future of Public Libraries

LibraryBytes: The Future of Public Libraries

数图研究笔记:未来的图书馆

数图研究笔记:关于“图书馆的未来”

关于“经典”及其他

太古之前,曾经在偶们图书馆的准官方博客上写过一篇读书推荐,里面谈到了“经典”的问题。作为我个人来说,我倾向于从解构的立场来看待经典。当然解构只是一种最初始的态度,意思是我们绝不能拿古人的立场,也就是“经典”这个词字面的意思来看待“经典”。站在最基本的立场,经典成为“经典”,首先要有人(而且是很多人)认为它是“经典”的,没有什么东西一上来就成为“经典”的,不管是《圣经》还是现在所谓的“儒家经典”,都有很长而且是跌宕起伏的成为“经典”的过程。当然还有另外一些问题,比如我承认历史上每一个时期人们都会有各自的“经典”名单。结论之一是“经典”是真实的,经典却是虚幻的。另一个结论可以说,“经典”是一种社会机制,不是某些具体的作品或者标准。

做到一本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的英文版(Why read the classics?——它正好是企鹅“现代经典”丛书)。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给“经典”下了14个陈述,很有意思,所以摘录在此(翻译得比较糟糕——我会偏向意译,而且不幸的是,我对文白相杂的文体掌握的不是特别好——所以一切以正式文本为准):

  1. 经典乃“重读”之书,而非“在读”之(黑体为本人所加,在他的时代,书还是最重要的载体)
  2. 经典乃读者之宝贵经验,对未读之人亦如是,他们需待良机“悦读”之
  3. 经典能够让自己过目难忘,潜藏于吾辈头脑之中——成为潜意识
  4. 经典常读常新
  5. 经典初读却似旧识
  6. 经典决不枯竭
  7. 经典的表面是前人的阐释,阐释的背后却是经典其所由来的文化小径
  8. 经典的批评常在,却只能动其皮毛
  9. 经典之谣传愈多,吾侪读经典之发现愈奇
  10. 经典乃包含全宇宙之书,与泰古之护身符类同
  11. 你的经典是你不可能漠不关心的书,你能够在和它的关系中定义你自己,即便你反对它
  12. 经典早于其他的经典,你可以立刻在其它经典的世系中意识到它的位置
  13. 经典依尘世而存在,却让能你忘却尘世的喧嚣
  14. 经典即便和尘世格格不入,它亦可作为背景音而存在

很赞叹其中的一些陈述。虽然语境完全不同。

p.s. 很想就最近的现代/后现代的争论下一个什么结论的。不过我突然想不明白解构主义到底是一种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了。其实事情就是这样吧,我们想说的未必就是我们能说的,我们能说的未必就是我们会说的,我们会说的未必就是我们实际说了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就是随意的,何必呢?

 

图书馆读者服务的10个技能

Marianne Lenox撰写博文,介绍了了她不久前在Huntsville-Madison郡公共图书馆作的一次报告。这份报告本身是他和这座图书馆的员工通过内网的博客合作完成的。里面,他提到了读者服务的十个技能:

  1. Greet every customer(和每一个读者打招呼)
  2. Be aware of non-verbal clues (注意到读者语言以外的暗示)
  3. Listen (倾听)
  4. Restate the problem or question (重复他们的问题)
  5. Be Empathetic (了解读者的感受)
  6. Provide alternatives to “No” (用别的方法代替说“不”)
  7. Reserve judgment (不要让你对读者的个人感觉影响到你的服务)
  8. Get (back) to them as soon as possible (尽可能直接回答读者的问题,不要踢皮球)
  9. Follow your gut instinct (对于紧急状况,跟着你的直觉来处理)
  10. Thank them for using the library (感谢读者使用图书馆,重要的是让读者知道我们欢迎他们使用图书馆)

我有一个很“现代”的感受,我们在服务、理念和技术素质上存在巨大差距。——不过我同时又觉得,这个问题可能真的不是靠我们怎么做来实现的,我是说当下我们当然应该主动做很多事情来改进我们的服务——不管是制度的、理念的或者其他的改变——但同时,图书馆本身深受这个社会的一切结构(人们对于图书馆的认知、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发展状况、社会整体的信息素养、社会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外部环境过分严重的塑造了我们的样子。最近,后面这部分想法经常让我很痛苦——我当然会觉得图书馆(或者任何一个公民)应当努力去改变环境,但是我们本身又是深受环境影响的。

 

参见:

Libology Blog: Top Ten Customer Service Skills for Library Staff

OCLC 08-09年度报告

OCLC今天公布了它2008-2009财政年度的报告。ResourcesShelf列举了其中的一些数据,总的来说很全面了。

报告的前半部分是Jay Jordan写的一个介绍性质的文字,后半部分按照主题比较详细的介绍了每一个内容。

比较让我惊讶的是这个报告的第一张照片(p. 4)就是詹福瑞先生和OCLC总裁Jordan先生的合影,这是否能说明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中国在经济上的地位实在让所有人都不得不重视么?在这张照片下面列举了今年开始向Worldcat上传数据的书目机构名录:

  • ABES (France)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 Biblioteca Nacional de España
  • Dansk BiblioteksCenter (Denmark)
  • Hessischen Bibliotheks und Informationssystem
  • (HeBIS) consortia
  • Informationsverbund Deutschschweiz (IDS ) (Switzerland)
  • IZUM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Slovenia)
  • Kansalliskirjasto (National Library of Finland)
  • Lyon Municipal Library (France)
  • Malmad (Israel)
  •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 National Library of Israel

今年Worldcat数据库新增数据3090万条(从去年的1.082亿增加到今年的1.391亿),增长幅度也是历年之最。相对来说馆藏信息从去年的12.9亿条增加到今年的14.5亿条。

在Jay Jordan写的介绍性文字中,介绍了OCLC的四个战略方向(p. 5):

  • 用户环境(云计算的系统,在当前的Worldcat Local增加了快速启动的功能,作为实现云计算系统的第一步——p. 30;Worldcat支持移动设备——p. 28)
  • 图书馆工作流程管理(这一部分提到荷兰联合目录使用一种Search and Retrieve URLs, SRU的技术让它的数据库和Worldcat数据库实时更新,今年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也开始使用这种技术)
  • 网络服务
  • 增加国际地位和可信度(重点介绍了VIAFReference Extract[使用图书馆员最常用的网站构建起来的搜索引擎]这两个项目以及它的在线学习社区WebJunction——意外的发现精灵老师之前的一篇博文,介绍了一些OCLC服务)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它介绍了2005年Worldcat.org出现以来,带来访问量最多的10个外部网站(p. 24),我很惊讶看到百度的名字:

Referrer Clicks
Google 32,820,949
Yahoo! 13,062,789
Universität Karlsruhe 1,976,564
Wikipedia 1,088,882
Scientifi c Commons 439,181
Open Library 430,246
Lexile 338,376
Microsoft 308,557
Baidu 284,421
Dushu 237,512 [经精灵老师提醒,我才意识到这是一个中文的网站,读书网,也是第一次听说]

————

ps. 最近在重新考虑“OCLC的数据贵”这种说法,我觉得它的数据至少不会比国内现在绝大多数书目机构的数据更贵。国外的情况自是不敢说,我想对于国内来说,我们毫无节制的在人力上浪费了那么多钱,没法考虑再花一笔钱买OCLC的数据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我猜想国内和国外在这个问题上的情况应该是不同的吧。

ps2. 在上面看到了几种图书馆和OCLC合作方式(不是全部):

• Contributing metadata;
• Sharing holdings information;
• Sharing staff resources and expertise, such as in a reference cooperative;
• Making digital content available to other members;
• Sharing materials using OCLC services; or by
• Contributing to OCLC in other ways (in the future appended to this list) indicating an agreed-upon significant level of engagement with the cooperative.

 

参见:

编目精灵:Our Space──OCLC总裁在上海图书馆的报告

编目精灵:OCLC2008/2009年度报告数据解读

ReferencesShelf:OCLC Publishes 2008-2009 Annual Report

Library Journal:Too Late or Just Right? OCLC, I-Schools Announce Reference Extract Web Search Project(by Norman Oder)——简单介绍了RefEx

OCLC Newsletter 2008, no.9:http://www.oclc.org/ca/fr/nextspace/009/update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