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lsi的九月上海游记. Part 3, 黄浦区图书馆

自从上次写过,本来想很懒的一直拖下去的,不过今天发生了一些事情,趁着决定重整旧河山的小小的豪迈,把这个系列的文章写完好了,当然这是最后一篇。

上次来上海住在了鲁班路附近的蓝山青年旅店,这次选择了更有名气、环境更好(当然也是更贵)的船长青年旅店,在福州路。话说上次我记忆很深的从福州路走过,这次也走了好几遍,但是第一天晚上突然发现福州路上有一家图书馆——黄浦区图书馆,于是决定第二天去探访一下。

 

这座建筑楼很高,有十几层,但是每层的面积都不是很大。

这座图书馆给我的印象(因为阅览室里面不许照相,所以只有文字描述了):

只有5层多功能阅览室是需要读者卡才能进入的,这是一个很人性的设计(不知道上图是不是这样,但是我上次去上图没敢问……)。6层、7层和4层都可以直接进去,我还挺不适应的。

6层图书借阅室兼阅读和借书。作为这座图书馆唯一一个一般的书籍阅览室,面积似乎太小了一点。不过环境很好,人也很多。

 

 

大厅的读者活动&新书推荐

 

五楼阅览室外面的自习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访谈室”,以及里面端坐的图书馆员

 

顾廷龙题写的馆名

 

福州路上还有很多书店,这次逛了一些书店,个人感觉是,上海最学术的书店没有北京最学术的书店好(对季风小小的失望,感觉只和北京的三联书店差不多——不知道上海是不是和北京一样,大学附近有很学术的书店),但是面向公共品味的书店水平大体相当(福州路上的新华书店让我想起了北京的第三级)。

PS,在季风的时候正赶上读者活动,旁听了一小会。海报上写的五个人我只认识一个人,偏巧那个人还没在场……

 

在一家小书店看到这样一个广告,顿时冷到冰点(虽然想必全国应该有很多):

关于Skyriver的几个note

1SkyriverInnovative Interfaces有某种联系的一家公司(是独立的?),但得到了Innovative Interfaces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支持。Disruptive Library Technology Jester里特别提到了这一点,虽然我不太理解这件事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2、关于Skyriver的服务是什么,读了Marshall Breeding文章,我的印象是它和OCLC Connexion很像(虽然其实我也不知道后者是怎样的),但是它和biblios.net有明显的差别:后者是一个可以在网页上直接操作的服务(也就是说,基于云的),但是Skyriver要使用客户端这种东西。另一方面,Skyriver也有更多的功能,尤其表现在数据通知的功能上。

3、虽然使用这个服务需要交纳一定的年费,但是Breeding说开销可以比现在图书馆编目的开销减少40%。而且Skyriver的数据是完全开放的(相应的,它也没有使用任何有使用权问题的数据)。

4、目前Skyriver的数据库里有大约2000万条数据,对比于Worldcat1亿4400万。在数据数量上有比较明显的劣势,但是根据Skyriver的主席说,他们想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到质量上,比如说没有重复数据,只提供完整级数据。我个人倒是还挺怀疑对于这种“质量”的要求的。

5、无论如何,这个项目是对当前OCLC垄断地位的一个冲击。我看到的文章在题目中对于这个意义都或多或少有所强调,比如Breeding的文章的题目是:New Company SkyRiver Sparks Cataloging Competition with OCLCCharles W. Bailey的题目是:Jerry Kline’s SkyRiver to Take on OCLC

————

参考:

DigitalKoansJerry Kline’s SkyRiver to Take on OCLC

Library JournalNew Company SkyRiver Sparks Cataloging Competition with OCLC译文

Disruptive Library Technology JesterSkyRiver – a(nother) Bibliographic Utility

【翻译】图书馆管理者需要知道的十个技术问题

原文链接:http://techessence.info/topten
作者:Roy Tennant

译者:Nalsi

————

图书馆管理者往往不怎么了解技术,这么说并非傲慢无礼。组织管理需要的是一些截然不同的技能,了解技术或者有技术的经验并不说明你能够管理这个组织。但是管理者需要了解一些关于技术的事情,这样他们才能把工作做好。以下是我的清单:

1、技术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技术至少比几年前更容易。任何一个“中等之才”的技术人员都能在一天的时间里在服务器上从无到有的搭建起一个功能完备的网站来。使用像Amazon的Elastic Compute Cloud (EC2)服务,你无需任何硬件和时间。确切说来,你可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白手起家,搭建起一个功能完整的LAMP stack(操作系统、网络服务器、数据库以及程序语言)以及其他任何一种自由内容的管理系统(比如说,Drupal)。当然,有些事情很复杂,非常花费时间(比如说编写软件),但是当前的许多基础服务是容易的,很快就能搭建起来。

2、技术总是变得越来越容易。我想起在不久之前,在Unix上安装软件还难于上青天。你需要先下载,配置,最后再编辑。如果你没有安装需要的软件(你正在安装的应用所需要的其他应用),你还要先安装那些软件。现在,安装软件以及任何所需要的应用都和单行命令一样简单(比如说”sudo apt-get install X”这个命令)。而且,像Bitnami这样的项目,它预装了完整的技术栈,让你完全不用花费时间就能够凭空搭建起各种各样的应用。

3、技术总是变得越来越便宜。我从服务提供商那里租用服务器,而且已经租了好几年了。最近我填充我的硬盘,我突然意识到,我能够每月付同样的钱,可是把服务器的RAM扩大一倍,把硬盘空间扩大到两倍以上。你总是可以用同样的钱买到越来越多的东西。

4、让你在技术上的最大投资——你的人员——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技术的成本在逐渐降低,可是人越来越贵。所以你要注意怎样能够最有效的使用他们。你要让他们接受训练,并且获得资源,这样他们才能把工作做好。我不敢相信有这么多管理者在硬件上斤斤计较,它的员工也就一直缺乏RAM和处理器,可是这些硬件原本是最便宜的。相信我,你不会希望你手上最贵的资源无所事事,只能坐等最便宜的资源慢慢启动才能开始工作。

5、要重复,不要追求完美。图书馆员似乎钟爱完美。我们不会让一项技术公之于众,除非我们觉得这项技术已经臻于完美。可是我们需要改变这个习惯。有经验的技术公司深知,要想取得成功就需要趁早发布你的技术,并且要经常重复修改。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你的用户能够尽早地给你反馈,告诉你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样你才能进行改进。不要害怕“beta版”或者“原型版”这样的标签——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些标签,而且这些标签也能够“掩盖”你的服务中的不尽人意之处。

6、准备好失败。我们倾向于完美,因为我们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乃进步之大敌,害怕失败亦如是。不断创新的组织知道它们会往墙上扔很多东西,只有一些能够打中。你不总是能够预先知道哪些能够打中,所以你需要实验,尝试每一件事,看看哪些有用。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准备好有些实验会失败。你要从失败中获取经验,继续前进。

7、准备好成功。如果没有技术以外的因素协同合作,几乎任何技术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覆盖整个组织的管理上的支持尤为重要。宣传通常都是取胜之钥,因为只有靠宣传你的用户的社区才能知道新的网站或者工具。采用新的技术但不进行适当的宣传,可别犯这种错误哦。

8、不要低估模型的威力。模型是新网站或者服务的简单的实现,这样做能够看到完整的网站或者服务的可能的样子。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太可能从文本描述中想象网站或者服务的样子,模型让我们能够想象。而且模型更容易、更快就能搭建起来,它们能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这样如果你决定支持完整的开发,结果会更加有效。

9、好的管理是成功的一半。许多技术项目都不仅仅像安装一个应用那么简单——其过程通常都是漫长而且复杂的,需要我们制定实施计划、日程安排,还需要我们和其他个人以及团体分工合作。所以许多技术项目都需要完善的项目管理才能取得成功。你要记得,最好的技术人员可能不是最好的项目经理——所以在大型项目中,团队合作通常是最好的方法。

10、人的政治本性是技术项目的最大威胁。最后,技术是比较容易的部分。人是比较困难的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图书馆管理者的角色是任何技术项目中最重要的角色。你是否愿意在政治上支持这个项目?你是否愿意投入资源,让这个项目取得成功?你是否愿意组织整个图书馆来支持、改进并且使用新的网站或者服务?如果你不愿意,那么就不用麻烦来进行这些项目了。如果你愿意,那么欢迎加入这个很有可能会成功的项目。

这就是我的列表,我欢迎你们给出你们自己的列表,如果你们愿意,你们也可以评论一下我说错的地方。在图书馆中有效的使用技术实在太重要了,所以我们必须正确的做这件事。

————

译者的话:

这篇文章是前几天就做了的,不过觉得国庆假期应该没什么人上网,后来就摆在那里没发出来。先是昨天看到Tennant的新一篇的文章,然后又看到了Keven老师的介绍,所以才决定发上来的,正好凑个热闹。

其实我个人蛮期望谁能把这篇文章出版一下,分发给全国各图书馆馆长看的,作为一个个人的愿望。